专利许可贸易是指专利权人依据专利法及其他法律的规定,向被许可方授予专利实施权,并收取专利使用费的一种技术贸易形式。它是专利权人将专利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在专利许可贸易中,需要专利权人与被许可方双方就许可的权限、期限、使用费等进行充分沟通和谈判,并签订详细的许可合同。合同类型包括独占许可、独家许可、普通许可等。
在实践中,专利权人常试图在合同中对被许可方施加各种限制性条款,这些条款通常是不合法的。同时,合同双方也要注意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防止出现争议。
专利许可贸易的前期工作
1. 专利技术信息沟通。专利权人与需求企业要充分沟通交流,了解对方需求和实力。可通过专利文献、展会等渠道获取信息。
2. 贸易对象的选择。专利权人要考虑对方的技术实施能力、诚意和信誉状况。需求方也要调研对方的专利合法性和技术水平。
3. 可行性调研。需求方要对引进技术的经济效益、原材料供给等进行全面调研,防止事后出现问题。
专利许可合同的计价因素
1. 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研究开发成本
3. 技术的工业化程度
4. 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
5. 付款方式
6. 买方的支付能力和投产规模
7. 投资回收期
8. 技术的市场寿命周期
9. 市场供求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 专利许可合同价格是如何计算的?
A1: 专利许可合同价格一般由基础费、技术服务费、设计费、资料费、联络费、培训费等六部分构成。具体金额根据技术特点、合同条款等因素而定。
Q2: 专利许可合同有哪些主要类型?
A2: 主要包括独占许可、独家许可、普通许可、分售许可、互惠许可等。不同类型合同体现了专利权人与被许可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Q3: 专利许可贸易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A3: 需要注意避免合同中含有不合法的限制性条款,如要求被许可方接受与专利无关的附带条件、限制被许可方的定价或技术开发等。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也要明确界定,防止纠纷。
Q4: 如何选择合适的专利许可合作伙伴?
A4: 需考虑对方的技术实施能力、诚意和信誉状况,并对引进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调研。选择信誉良好、技术实力强的合作伙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