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始源于奴隶社会,随着商品跨境交换而产生。然而,贸易术语则是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世纪时,海外贸易主要形式是商人自备船舶运送货物到国外直接销售,或者前往采购货物后运回国内。这些做法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尚未出现贸易术语的记录。
18世纪末19世纪初,装运港交货术语"Free on Board (FOB)"应运而生。随着科技进步和运输通信工具的发展,轮船公司、保险公司等为国际贸易服务的机构纷纷成立,银行也参与了贸易结算。到19世纪中叶,以"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CIF)"为代表的单据买卖方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做法。
国际贸易术语在漫长的贸易实践中不断变革。新的术语应运而生,过时的术语逐步淘汰。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多次修订,从最初的9种增加到后来的14种,直至《2010通则》中的11种。这充分表明贸易术语是随贸易实践发展而演化的产物,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FAQ:
Q: 国际贸易术语是如何发展的?
A: 国际贸易术语经历了从中世纪无记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FOB"等术语,再到19世纪中叶"CIF"方式成为主流,以及国际商会《通则》不断修订增删术语等历史发展过程。贸易术语随贸易实践发展而演化,促进了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
Q: 国际商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如何发展?
A: 国际商会的《通则》经历了多次修订。从最初的9种术语,到后来增加到14种,再到现行的《2010通则》中的11种术语。这反映了贸易术语随贸易实践变化而不断完善,适应新技术和新业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