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初涉外贸的工厂对信用证操作多有误解。有的过于迷信,认为只要外商开立了信用证就万事大吉,对"不符点"缺乏足够警惕,结果遭到拒付才慌了神;有的则完全不相信信用证——特别是吃过几次不符点拒付的亏以后,死守"款到发货"的规程,结果失去了很多交易机会。这两种极端观念都是由于不了解信用证运作特点而导致的。
一份"可靠"的信用证,最基本的衡量标准有三个:
1. 知名大银行开立:既然信用证的原理就是"银行做中间担保人",那么首先这个担保人就要可靠。与国内银行不同,国外的银行很多都是私营的,规模有大有小,其信用度自然良莠不齐。知名的大银行因为历史悠久、讲究信誉,在信用证操作上基本能做到公平合理,对买卖双方的服务也比较周到。
2. 单证要求合理可行:信用证中要求的单据,特别是由第三方机构如商检局、货代等出具的单据,是否都能按时、按量取得。此外,信用证对单据的往往细致到语句表述,碰到这类对词句有特别具体要求的单据,没有十足把握的,最好提前询问单据出具方咨询。
3. 识破软条款:"软条款"是外贸的一个行话,泛指"陷阱条款",本身没有很严密的定义,识别和界定"软条款"需要积累经验。软条款往往会破坏信用证的"不可撤销"特性,买方可以利用软条款来逃避风险,达到毁约或逼迫卖方降价的目的。
总之,在使用信用证结算时,要格外注意上述三个可靠性标准。既要防范"不知其然"而上当受骗,也要避免陷入"全面否定"的误区,合理利用信用证,既能保证交易安全,也能获得更多交易机会。
常见问答(FAQ):
Q: 如果无法通过知名大银行开立信用证怎么办?
A: 可以考虑找第三方银行进行担保,即"保兑"。无名小银行开立信用证以后,由另一家可靠些的银行再做担保,这个"再担保"的银行就叫做保兑行。保兑行通常由第三方知名银行或通知行来担当。当然,银行做保兑是要收费的,通常由出口商承担。
Q: 如何识别信用证中的"软条款"?
A: 识别"软条款"需要积累一定的经验。"软条款"指的是一些隐藏的"陷阱条款",可以使信用证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不可撤销"的性质,或迫使卖方无法履行信用证。买方可以利用这些条款来转嫁市场风险,达到毁约或逼迫卖方降价的目的。一旦发现信用证中有这类条款,要格外小心谨慎。
Q: 如何要求银行开具可靠的信用证?
A: 在与客户协商采用信用证结算时,通常都会预先声明"信用证应经由知名银行开立"。同时也要注意信用证中单据的要求是否合理可行,对于含有"软条款"的信用证要坚决拒绝或要求客户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