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争了,看看eBay在欧美是如何打假的
简介:在阿里巴巴与工商总局之间的"打假"风波中,国内电商平台的"治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相比之下,国外平台如eBay在应对售假问题时采取的措施或许值得借鉴。
2月2日,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股价在经历连续两日暴跌后,终于止跌。短短两日的下跌,让阿里巴巴的市值蒸发了310亿美元。1月30日,阿里巴巴马云赴京拜会工商总局领导,双方之间一度"剑拔弩张"的紧绷关系终于得到缓和,工商总局表示"白皮书"无法律效力,马云表态将配合监管部门"打假"。
但是,这场由东半球"打假"引发的"口水战",在西半球形成的"蝴蝶效应"似乎不会很快结束。因为在地球的另一端,已有一些律所对阿里巴巴上市中可能存在的信息披露问题发起集体诉讼。
美国:售假涉重罪 商家或平台多"避之不及"
在美国,针对"假冒商品"的治理和防范,主要依靠权利人兴诉维权、同业竞争监督、消费者维权组织等第三方机构等社会打假机制。由于美国是典型的判例法国家,在诉讼至法院时,对于电商平台"售假"认定及判罚,历史上传统领域的商家"售假"判决都会成为主审法院的重要参考。
事实上,由于发展阶段不同,美国社会的信用体系比较完善,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抑或商家,都对诚信或信用比较看重。因此,美国的商家或电商平台都比较"忌惮"假货,唯恐避之不及。
欧洲:入驻商家售假,平台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在欧洲,eBay平台上的商家"售假",eBay在很多判决中都被判处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品牌厂商非常热衷在欧洲起诉ebay。
2007年,欧莱雅在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欧洲五国状告eBay,称eBay网站大量存在销售假冒欧莱雅集团产品,而eBay未能有效阻止该类事件发生。此外,针对ebay平台上商家售卖假冒商品,知名奢侈品品牌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曾与ebay发起过多起旷日持久的诉讼。
反思:国内"打假",光靠任何一方都不够
由于我们自己的国情和体制现状,打击治理假冒商品,光靠政府远远不够,只靠淘宝等电商平台也不现实。从立法上来看,《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对电商平台入驻商家"售假"所需承担法律责任有明确规定。
期待双方联手掀起的强劲"打假风暴"尽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