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外贸企业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包括订单延迟、物流受阻、客户沟通等问题。本文从法律和商业角度,为外贸企业提供应对建议,帮助企业在疫情期间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继春节假期延长后,国内仍有许多大型工厂尚未复工,能源需求也有所减少。面对"不可抗力"的退出合约,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公开反对,这也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首家国际能源供应商公开反对买家退出合约。
在此背景下,外贸企业应如何应对疫情对贸易的影响?商务部表示,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疫情可能对外贸产生的影响,一些具备条件的外贸企业正在恢复生产。
WHO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但强调没有理由采取不必要的贸易限制措施。专家认为,虽然WHO的建议可能会给贸易伙伴造成心理影响,但对我国经贸往来的实际影响并不严重。
外贸企业应当分情况、分区域、分阶段地采用商业措施和使用法律手段:
1. 商业措施:及时梳理可能或确定因疫情无法履约的订单,积极与客户沟通;可通过中国贸促会获得"疫情事实性证明"。
2. 法律手段:跟进货物运输情况,与买方或运输方签订补充协议;核实进出口口岸是否符合《国际卫生条例》要求;要求外方提供证据证明合同变更事由;合理使用"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等法律概念维权。
总之,外贸企业应当在做好商业沟通的同时,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