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的监管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通过建立分布式的商业共识机制,结合各参与主体的信用评估,可以实现对商品流通全过程的智能化监管,提高执法效率,为监管部门和参与主体都带来便利。本文探讨了这一应用场景的具体实施方案。
区块链可以建立节点共识机制,为每个节点分配共识值。新记录要加入区块链时,区块链会根据预定规则累计认可新记录的节点的共识值,当共识总值达到预设值,即认可并增加新记录。
在商品进出口通关环节,各参与主体都会形成对商品的一定认识和判断,即分布式的商业共识。海关可以将主要参与主体纳入共识机制,为每个主体分配唯一身份标识,要求他们根据自身对商品的认知给出信任分值。海关信息系统会累计所有参与主体的信任分值,形成对该商品的整体信任共识,据此确定商品的风险等级,从而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通关后,海关系统会自动比对每个参与主体的信任分值和监管结果,如果二者一致,则该主体可信度高,通关信用将被提升;反之,可信度低,通关信用将被降低。必要时,还可将参与主体的通关信用作为权重因子加入到共识机制中,提高诚信主体的共识分值,降低失信主体的分值。
通过这一机制,海关可以借助分布式商业共识,实现智能化、差异化的执法监管,大幅提高监管效率,同时也激励参与主体树立诚信经营意识。
常见问答(FAQs):
Q: 分布式商业共识机制如何实现?
A: 主要包括:1) 为各参与主体分配唯一身份标识;2) 要求各主体根据自身认知对商品给出信任分值;3) 海关信息系统累计所有主体信任分值,形成整体共识;4) 根据共识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
Q: 商业主体的通关信用如何影响共识机制?
A: 可将商业主体的通关信用作为权重因子,提高诚信主体的共识分值,降低失信主体的分值,发挥信用对共识的放大作用。
Q: 分布式商业共识有什么优势?
A: 主要有:1) 提高执法监管效率,实现智能化、差异化监管;2) 激励参与主体树立诚信经营意识;3) 促进各方共建共治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