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建立了一套复杂的"动态定价体系",每天会对250万件商品进行价格调整。与其他电商相比,亚马逊的价格变动频率高出数十倍,这背后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提高利润。本文将通过分析亚马逊的定价机制,探讨其如何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实现利润最大化。
如果你关注过某款产品在电商的价格,你会发现,它是在一直变化的,这套体系被称为"动态定价体系",这一切其实都是系统故意的——我们不妨来看看,亚马逊的动态定价体系是如何"薅用户羊毛的"。
在亚马逊上,如果你对某产品的价格不满意,那么不妨等10分钟,因为价格很可能发生变化。2013年价格调研机构Profitero的数据显示,亚马逊每天会对产品价格调整250万次,而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沃尔玛和百思买(Best Buy),这两家机构在2013年11月份分别只调整了约50000次价格。Profitero还指出,在2013年全年,亚马逊将每日价格调整的数量提升了10倍。
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这种疯狂的价格调整机制是令人不爽的,毕竟自己刚买完某个商品,然后商品就降价了,这个体验实在太糟糕了;不过对亚马逊来说,这一波波疯狂操作帮自己提高了25%的利润。
动态定价体系的本质其实很简单,这一切都是大数据。15亿件商品,再加上2亿用户,亚马逊拥有的数据量就已经达到10亿GB了,如果你用一块500GB的硬盘将这些数据存下来,再把这些影片叠成一摞,其高度大约是8个珠穆朗玛峰。
在这些数据的帮助下,亚马逊就可分析用户的各种购买特征、竞争对手的价格、利润率、库存等,这样就可以做到每10分钟就对一些产品进行价格调整,在保证其价格是具有相当的竞争力的同时,榨取更多利润。
逻辑非常简单,当消费者经常搜索那些比较畅销的商品时,慢慢会得出一个"亚马逊的价格很不错"的结论,而此时,当他们需要购买不是那么常用的商品时,也就懒得比价,直接去亚马逊买走了,于是亚马逊也就赚到了钱。
更可怕的是,亚马逊还会根据你在Kindle图书中画的重点进行推荐,所以你会发现对亚马逊来说Kindle赚的根本不是设备的钱,而是你消费的图书和未来可能给你的各种推荐,进而赚的钱。再往后说,当亚马逊预测可能会购买某种商品后,他们就可能会把该商品配送到距离你最近的仓库,一旦你下单,亚马逊就可以以较低的配送成本给你带来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