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全球产业链重塑与中国的选择 - 如何应对产业链外移、内迁与区域重组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与此同时,中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新冠疫情、数字化、绿色化等因素正影响着全球产业链的重塑。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如何应对产业链外移、内迁与区域重组的挑战?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重塑中的选择与机遇。
一、中美科技竞争新趋势及中国所处地位
我们的研究从专利技术层面,对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所处的地位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估。基于过去20年全球专利技术数据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国际专利呈现出数量巨大、核心专利占比低、近五年进步神速但"偏科"严重的特征。与美国相比,中国在PCT核心专利的总体层面、分行业层面仍有较大差距。
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中美博弈围绕新技术的国际规则、国际话语权争夺将更为激烈。过去两年来,欧美国家以及联合国的多个不同机制就网络空间的国际规则、法律框架进行磋商。随着网络空间国际规范的生命周期由规范兴起向规范普及过渡,大国围绕规范制定话语权的博弈将更加激烈。
二、中国产业链的全球影响力和脆弱性
我们的研究显示,在全球高出口中心度的产品当中,中国在其中八成产品的出口上具有优势,供应链呈现出较强韧性。但同时,中国在两成高出口中心度的产品中并不具有优势,中国外贸呈现"大进大出"特点,中国出口的一些高中心度产品本身的生产过程,也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中间产品。
三、应对产业链外移、内迁与区域重组的选择
在前有堵截(美国)、后有追兵(越南等国)、中间摇摆(欧洲和日本)的背景下,中国产业链巩固、优化升级都面临着一定压力。从空间上来看,中国产业链面临着外移、内迁、区域重组三个调整方向。但这三者并非非黑即白,既可能出现有利的结果,也可能出现不利的结果。
对此,我们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执行梯度税收优惠,引导和支持产业有序转移;二是改善中西部地区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市场化水平和政府效率;三是推动内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使其逐步摆脱服务外资的"代工"地位;四是在中西部边境省份尝试产业链+越南劳动力的经济一体化模式。同时,我们认为汽车产业可能适合作为东亚区域产业合作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