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亚马逊卖家来说,选品是一件非常纠结而痛苦的事情。这个直接决定店铺后期的运营效果。大家都知道选品的时候需要进行市场调研、竞品分析,考虑利润空间,但有时候这些都考虑进去后,结果选出来的产品还是不好卖,不禁让卖家开始怀疑人生,到底选品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常见的七种选品误区:
随波逐流是选品中最常见的思维误区。在选品的时候,别人卖什么你也跟着卖什么。当然紧跟潮流趋势并没有错,但是你至少需要了解这些热销产品是否具备长期性需求。否则跟的快尚能赚点利润;跟得慢就会产生库存积压的问题。因为这类流行性商品没有长期性需求,往往不会在市场中持续太久。就如去年大热的指尖陀螺,风头一过,产品卖不出去就会积压库存,既浪费仓储费又需要支付亚马逊清理费。
不少卖家都会通过排名靠前的Best Sellers,在目标类目中寻找选品思路。那些评论数量多的产品,自然就成了优先考虑的对象。但这样做,真的就能选到好产品吗? 其实不然,评论数量多的产品虽然市场容量比较大,但同样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且不乏一些有钱有实力的大卖,中小卖家能够分到一杯羹的概率也很小。对于中小卖家来说,并非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在分析销量时,还要考虑到产品的竞争情况、成本几何、后期还有无提升空间等等。
我们经常会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选品思维所禁锢,认为标新立异的产品一定有市场。但其实培育一种需求从来不是中小卖家的事,我们要做的是在既定的庞大需求里去啃下一块蛋糕,在成熟的市场里分得一杯羹。
功能越多的产品使用方法和操作设置总是越复杂的,对于没有耐心的买家,这样的产品极其容易招惹来差评,即使你的产品卖出去了基本上都是一堆的差评,而差评的杀伤力会让你的运营路上充满了变数。所以,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碰到这样的产品还是选择绕路吧。
很多新手卖家说我用某某工具选品,再用某某工具印证,相互佐证,为什么产品还是卖不动货?难道是工具的数据不准确吗?其实不然,工具毕竟只是一个辅助作用,产品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的产品销售数据并非未来的产品趋势。在借助选品工具的同时,你需要了解产品定位、了解目标市场需求、而不是单凭工具抓取的数据来选品。
这就是大家常常纠结到底是选择红海产品还是蓝海产品,其中一部分卖家看到一些产品销量很好,同时竞争对手很多,然后就放弃了,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在分析竞争对手的时候,数量多不可怕,主要是看竞争对手的运营情况和实力。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要真那么做的话,恐怕只会失望而已。
一些卖家看到竞争对手某款产品销量不错,估算产品的毛利润在50%以上甚至更高,然后就自信的以为自己肯定能做的更好,想着只要把利润空间适当压低,这样价格就会凸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