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消毒剂是最常用的药物,用于消除或杀灭外部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根据化学性质,常见的消毒剂可分为8大类:醛类、碱类、酸类、盐类、卤素类、染料类、氧化剂类和重金属类。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对水产动物的毒性差异较大,使用不当会导致鱼虾中毒死亡。
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13种常用的水产消毒剂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漂白粉中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遇水能产生杀菌力强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通过氯化和氧化来杀灭细菌、病毒及真菌。生产上常用0.8g/m3~2g/m3的浓度泼洒。可用于罗氏沼虾幼虾、倒刺鱼苗、广东鲂鱼苗、海南红等水产动物的消毒。
次氯酸钠又称漂白水,是一种强力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毒杀力。生产上常用1g/m3的浓度泼洒,可用于罗氏沼虾仔虾、幼虾和刺参幼体的消毒。
二氯异氰尿酸钠遇水也能产生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对细菌、病毒及真菌孢子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生产上常用0.3g/m3~0.5g/m3的浓度泼洒,可用于罗非鱼、鲤鱼、草鱼等,但对黄颡鱼、鲶鱼等无鳞鱼有毒性,不建议使用。
三氯异氰尿酸作用机制与漂白粉相同,有效期更长,是一种广谱型杀菌剂。生产上常用0.1g/m3~0.3g/m3的浓度泼洒,可用于草鱼烂鳃病、肠炎病等疾病的治疗,对中华倒刺鲃也有效。
溴氯海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消毒剂,在水中能持续释放活性溴离子和氯离子,形成次溴酸和次氯酸来杀灭微生物。生产上预防用0.2g/m3,杀菌消毒用0.3g/m3~0.4g/m3,可用于鲶鱼、黄鳝苗种、草鱼鱼苗等。
二溴海因水解较快,在水中能持续释放出活性溴,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生产上常用0.3g/m3~0.4g/m3的浓度,可用于秀丽白虾、草鱼鱼种、鱤幼鱼等。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深入微生物细胞膜,使其蛋白质失去活力而达到杀灭目的。生产上常用0.1g/m3~0.3g/m3的浓度,可用于丁鱥、湘云鲫、湖白鲑幼鱼等,但对刺参幼参和匙吻鲟幼鱼有毒性,应禁止使用。
福尔马林是40%甲醛溶液,具有强大的广谱杀菌和杀虫作用。生产上防治鱼病用10g/m3~30g/m3,防治虾蟹病用15g/m3~20g/m3,可用于很多水产动物,但对部分动物如丁鱥、唐鱼、方斑东风螺面盘幼虫等有毒,应谨慎使用。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能迅速氧化有机物,从而杀灭微生物。生产上防治鱼类细菌病常用2g/m3~5g/m3,防治虾病浸洗4~6h后换水用2.5g/m3~5g/m3,可用于中华倒刺鲃、鳗鲡等,但对黄鳝苗种、丁鱥等有毒,应禁止使用。
生石灰可快速溶解细胞蛋白质膜,杀灭池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生产上常用15g/m3~30g/m3的浓度泼洒,可用于广东鲂、泥鳅等,但对沙塘鳢、罗氏沼虾幼虾等敏感,应避免使用。
氯化钠水溶液可作为浸洗药物,通过改变细胞的渗透压来杀灭病原体或附着生物。可用于唐鱼、赤眼鳟、倒刺鲃鱼苗等水产动物的消毒。
聚维酮碘能将碘与细菌细胞膜和细胞质结合,使其蛋白质等氧化或碘化而达到杀菌目的。生产上常用1%聚维酮碘,终浓度0.2g/m3~0.5g/m3,可用于赤眼鳟、银鲈等的消毒。
过硫酸氢钾在水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具有高效的抑菌解毒能力,不会引起细菌耐药性,还可降解藻毒素,是目前最佳的水体消毒剂。生产上常用100g/亩的浓度泼洒。
总之,在使用这些消毒剂时要注意其对不同水产动物的毒性差异,最好不要超过安全浓度,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搭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