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件商品都有其独特的价格。那背后会有哪些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在起作用呢?本文将从价格形成的过程、评价与估价、高阶商品的定价、成本核算等多个角度,为您全面解析价格定制的经济学奥秘。
在一个偶然的易货行动当中,交换率是在一个很宽的边界内被决定的。至于交换率处于此边界内的哪一个点上,交换学并不能给出答案。它能够回答的只是,当交换双方都感觉到入大于出时,交换率即自然存在了。
在一个立基于私有产权的社会里,正是个人间连绵不断的交易行动,伴随着分工的演进,才产生了市场。当为他人的消费而生产成为一个规则时,社会成员就必须卖和买了。当交换行动增加,而且买卖同一商品的人数增加后,买卖双方的评价界限就缩小了。
价格决定的最终因素,是消费者的价值判断。价格是人们对可替代物品的不同评价(valuation)的结果。价格是社会现象,是所有市场运行过程中的参与者对不同商品的评价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评价和估价是密切相关的。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以不同的值来表示。估价则是对将临事实的预测。评价的最终目标是要对那些消除不适之感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
高阶商品的价格最终取决于初阶或最低阶商品的价格。是估价而非评价把初阶商品推转向高阶商品。消费品价格引发了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行动。
企业家在做成本计算时,要考虑地理的、历史的和制度的因素。成本计算不是一个中立的公断人能够确立和审定的数学过程。它的一些基本项目来源于对未来情况的敏悟,因而必然染上企业家的主观色彩。
数理经济学家在企图弃用货币工具而以一个更一般性的方法来处理价格和成本的问题时,其实陷入了一种自我欺骗。逻辑的经济学家经常把"不再有行动且市场过程完全停顿"的状态定义,作为一个有限的辅助性权宜之法加以使用,而数理经济学家只不过是对此定义作了一番描述而已。
形成垄断价格的必要条件包括:1. 必须有一种卖方垄断趋势;2. 垄断者或者无法对买者进行歧视,或者自愿不这样做;3. 众购买者对价格上涨所作的反应,不至于使垄断者的总收益小于其在竞争价格下的总收益。
商誉是营利活动基于以往的业绩而获得的声望。它决定了买者对卖者的信任程度。商誉的获得,需要诚实地服务顾客,也需要金钱的投入。
需求垄断下的市场情况,与无需求垄断的市场情况没有什么差别。垄断的买方,不管是一个人,还是协同行动的一群人,都无法取得相当于卖方垄断下之垄断利润那样的特殊收益。
价格并非收入形成的过程。收入是对于稀缺资源小心使用的结果。任何收入,如果缺乏对变动的准确预测,都无法永保安全。
在一个自由市场中,价格形成的过程,将生产导向那些最能满足消费者愿望的领域,因为消费者的愿望正是通过市场表现出来的。只有在垄断价格下,垄断者才有可能在有限范围内,利用已有的市场力量,把生产扭转至其他领域,以谋取一己之利。
价格源自市场过程,是市场经济的精髓所在。价格决不能与政府或其他强制机构发布的法令和命令相互混淆。任何可能促成垄断价格的政策都应一律杜绝,这是合理的。但不管垄断价格的始作俑者是否为政府政策,也决不存在所谓"求实"精神或凭空想像,能够发现使供求相等的另一种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