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进口企业难免会与当地买家产生各种纠纷和争议。本文将探讨调解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争议解决方式,阐述其定义、优缺点,以及我国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为进口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调解(Mediation或Conciliation),是指买卖双方发生纠纷时,双方协商不成,邀请第三方居间调停以寻求解决的过程。相比仲裁和诉讼,调解更为简便,但并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调解人的作用是帮助当事人弄清事实、分清是非,并找到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法。若调解成功,双方应签订和解协议,作为一种新的契约予以执行。若调解意见不被双方或其中一方接受,则该意见对当事人无约束力,调解即告失败。
调解的优缺点
*优点*:
第三方参与调解,有利于增加双方谈判的可能性,缓和争议双方的矛盾情绪,为建设性谈判创造良好基础。
第三方参与调解,有利于形成一种外在压力,争议双方出于对企业声誉或特定关系的考虑,重新回到协商解决。
*缺点*:
调解涉及第三方,可能会增加双方解决争议的成本。
外来人员或机构参与,可能会影响争议双方以往的良好信誉。
我国的调解实践
我国仲裁机构采取调解与仲裁相结合的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在仲裁程序开始前或之后,仲裁庭可以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对受理的争议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功,仲裁庭仍按照仲裁规则继续进行仲裁,直到作出最终裁决。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 调解在法律上对当事人是否具有约束力?
A: 调解本身在法律上对当事人并无约束力。如果调解成功,双方需要签订和解协议,作为一种新的契约予以执行。
Q: 调解与仲裁有什么区别?
A: 调解是一种非正式的争议解决方式,依赖于双方自愿参与和达成共识。而仲裁则是一种正式的法律程序,具有法律约束力。我国采取了调解与仲裁相结合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两者的优势。
Q: 调解的第三方参与会带来哪些影响?
A: 第三方参与调解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双方的谈判可能性,缓解矛盾,为建设性谈判创造基础。另一方面可能会增加双方的解决成本,并可能影响争议双方的良好信誉。因此需要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