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电商市场激烈竞争中,Lazada是阿里巴巴在东南亚最得意的"门徒"。从成立初期的模仿者到如今的东南亚电商巨头,Lazada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艰难过程。借助阿里巴巴的资金和技术支持,Lazada正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力图成为东南亚电商市场的TOP1 。
2012年,Lazada隶属于德国孵化器公司Rocket Internet。Rocket Internet擅长复制硅谷成熟的商业模式到其他国家,待市场培育成熟后迅速将其卖给被抄袭公司。Lazada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Lazada的创始人Maximilian Bittner和Pierre Poignant都有着丰富的电商从业经历。他们希望将亚马逊的模式复制到东南亚市场。但在早期,Lazada更像京东,使用采销模式,产品从仓库发给用户。由于当时东南亚电商市场教育匮乏,加上基础设施极差,整体服务体验并不好。
2016年,阿里巴巴10亿美元控股Lazada,希望帮助东南亚当地商家、阿里平台品牌及分销商进入东南亚市场。2018年,阿里又追加20亿美元投资,持股比例达到83%。阿里在管理和业务上对Lazada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管理层面,阿里派驻了蚂蚁金服集团董事长彭蕾担任Lazada CEO,原CEO Bittner退出具体管理工作。彭蕾带领Lazada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无缝合作,建立了自己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在业务层面,阿里为Lazada输血了大量技术人员和资金支持,帮助其实现技术和能力的突破。
借助阿里的扶持,Lazada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2017年,Lazada以近5000万美元收购了竞争对手Redmart,补充了在生鲜日用品品类的空白。此外,Lazada还积极与中国品牌开展合作,华为、小狗电器等中国企业纷纷入驻Lazada平台。
目前,Lazada拥有40多万卖家、数千个品牌合作伙伴和100多个物流合作伙伴。不过,Lazada想要彻底坐稳东南亚电商市场的龙头地位,还需要面临来自各国本土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