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文章基本都在讲一些创业的方向问题,不少朋友发过来的私信我都看了,感谢大家的认可,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然后持续稳定的发展下去。
有朋友经常会问一些关于亚马逊广告的问题,比如先做自动还是先做手动,预算多少出价多少之类的话,老实说,我感觉相当数量的卖家朋友并没有抓住问题的重点,还有一些朋友上来就是三板斧,标题,五点,描述之类的优化理论,我不说对错,只是简单的带大家来思考下逻辑问题。
你在亚马逊上刊登的一个新品,首先要解决的是信任问题,这在任何一个电商平台都是一样的,一个完全没有评价的链接其实很难谈转化率之类的要素,即使有了流量,多数情况下是不会有什么转化的,所以几乎所有的卖家都把第一件事儿放在了评价上,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个人的一个小的看法,如果你对初期的评价数量要求不高的话,没有必要搞的过于复杂,比如只做10个评价的情况下,按照50%的回评率,一共操作的空间也就20单,没有必要再来回的让客户搜索一堆关键词进入你的链接,要么直接给链接,要么固定到一个长尾词上,记住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拉信任。
有了一定评价基础的产品想要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会选择"开车"也就是通过亚马逊的广告来提升流量和订单,实际上这里也有一个误区,因为对一个相对较新的产品是不被亚马逊所认识的,这就像你去相亲一样,如果上来没有自我介绍直接就跟对方说我们结婚吧,大概率会铩羽而归,亚马逊的系统通常是根据一个商品成交的相关信息来逐步认识这个商品的,新产品没有什么销量的时候很容易被平台认知错误导致分配相关度并不高的流量。我之前听到不少人讲关键词收录,理论就是告诉你把想要收录的词放在search term 标题 五点 描述之类的位置,但实际上这只是有助于收录,并且即使是上边几项要素,也不是每一个位置都会收录,这点我在上一期的会员分享里有详细分析过。这里需要问的一个问题是,即使你全部都写了,依旧没有收录怎么办?
这里要说的就是为商品建立正确的识别标签,在你准备大规模推广产品之前,需要至少准备20到30个该类产品的精准长尾词,一定要是跟产品密切相关的,然后把这些长尾词分成阶段任务,每次可以推2-3个词,通过手动广告精准补单的方式来完成产品标签的建立,这个时候并不要求这几十个词一定都要跑到前三,甚至只要在前3页就可以,因为此时我们的重要目的在于让亚马逊识别出我们的产品,从而开始为我们的商品分配相对精确的流量,有不少人上来就直接自动广告,要知道如果没有建立产品标签的时候,系统的匹配方式只有从你的类别,属性,以及你的标题,关键词这些出发,很容易给你匹配到大量不精准的流量,从而无限的拉低你的商品转化。
任何商品的上升通道一定都是螺旋式的,商品要先告诉平台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流量和人群,然后一步一步的为商品灌输正确流量,个人的看法自动广告一定是最后才开始去做的,因为手动广告相对控制流量的精准度要轻松的多,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新品先测评,接着通过长尾词广告补单,再下来通过coupon+中型词扩大流量的同时保持好转化,接着通过大词+促销来进一步放大流量争取排名,最后通过自动广告+限时促销的方式来跟头部商品争排名。
如果你搞错了顺序,极有可能会把商品的标签给打乱,一旦商品没有精确的标签,转化率下降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你的订单会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