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小白到两年亚马逊卖家的人,我最近发现自己在选品上一直坚持利润率大于25%的标准,但实际上上架产品太少太慢。究竟是我的选品策略有问题,还是业内大卖的选品逻辑不同呢?
从2019年5月开始,我通过一本工具书,从小白做起,在亚马逊开始了近两年的卖家之路。回顾这段时间,我越发觉得自己的失败:上架产品太慢太少了。
一直以来,我听很多大卖说,没有25%的利润率(净利润/平台售价)最好不要做,所以我一直在按照这个原则在选品。在日本站,我前后上架了5个产品,只有2个保留了下来,其它3个因为利润率低于20%而被我放弃了。我的选品库里还有十几款很感兴趣的产品,但在测算利润率后,很多低于25%的也被我放弃了。就连我一直在销售的一个产品,因为日本海关逆算,利润率也降到了低于20%,我一度放弃了补货,但总觉得可惜,也没找到其它更高利润的新品,所以一直坚持在采购和发货。
说白了,我搞了近一年半,才正儿八经卖了两三款产品,总体虽然没亏钱,一个月也有一万左右的利润(可能还更少),但这样持续下去,离被淘汰也不远了。
我很纳闷,那么多一年推出几十款新品、日销售额动辄几万美金的大卖,难道每款新品的利润率测算都要超过20%或25%才能上架吗?为什么我按照这个指标去选品,可以上架的产品却寥寥无几?
难道这个指标是错误的?如果按照净利润/投入来算的话,很多利率率低于20%的产品,净利润/投入都大于50%,这收益率与国内大多数行业相比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
是不是应该按照净利润/投入的投入产出比,而不是净利润/售价的利润率来评估选品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是有很多之前被否掉的产品可以尽快上架,尽快提升单人的利润绝对值。
同行们,你们都是按什么利润指标来评估选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