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似乎依旧没走出去年业务大调整的阴影。近日随着Shopee母公司Sea的财报公布,Shopee的营收虽然大涨36%,但市场依旧对其数字上的增长持保守态度,Sea的股价也随之下跌17%。而越传越盛的"Shopee CEO冯陟旻即将离职"的传言,很有可能会将其卷入下一场风暴。
本文将深入分析Shopee目前的内部情况,探讨其背后的种种问题:管理层内斗不休、决策滞后、腹背受敌等。通过解读Shopee的连续挫折,也能看到东南亚电商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
前段时间,业内不胫而走的"Shopee CEO冯陟旻即将离职"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被提名最多的接替人选是冯的副手、Shopee首席运营官Terence Pang,但他的能力并未受到广泛认可。另一个被提名的是Shopee CPO陈静业(David Chen),但他与冯陟旻素来不和。究竟冯陟旻是去是留,现在还难以下定论。
一直以来,Shopee的技术能力都是其痛点所在。其首页经常出现bug,而负责技术板块的CPO陈静业却从未问责。内部人士透露,Shopee的技术架构理念跟2008年的阿里差不多,落后了10年。为此,冯陟旻决定在深圳成立一个研发中心,架空陈静业,并找到了黄易成出任负责人。
不过,深圳研发中心的扩张最终也未能改变Shopee的技术短板。裁员过后,深圳研发中心逐渐式微,黄易成也渐渐被边缘化,冯陟旻的努力化为泡影。
2021年,Shopee凭借疫情红利和超越Lazada的势头高歌猛进,一度股价攀升到2000亿美金。但随后,其在欧洲和南美市场的扩张失利令其付出了高昂的学费。面临现金流紧张,Shopee不得不采取裁员、压缩福利等措施进行降本增效。
与此同时,Shopee还提高了平台佣金和支付费率,减少了包邮补贴,这引发了大量卖家的不满。卖家们纷纷考虑转投其他平台,但Shopee却采取强制"二选一"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与卖家的矛盾。
在经历了一段阵痛期后,Shopee终于开始发力本地化履约项目,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Lazada、TikTok乃至拼多多的Temu等竞争对手也纷纷加快在东南亚的扩张步伐,形成了针对Shopee的"围猎"之势。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要是Shopee 2021年就聚焦本地化履约,着力完善基建,就能吸引更多卖家进来,占据先机。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
总的来说,Shopee虽已渡过了眼下的危机,但长远来看,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仍然存疑。加上管理层动荡和激烈的市场竞争,Shopee的未来前景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