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中,中小企业既希望分得一杯羹,又担心上当受骗。那么在外贸过程中,企业需要小心哪些常见的陷阱呢?如何识破并避开这些陷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1. 国外买家要求赊货
很多企业一见到外商要货就急于发货,忽视了付款方式的风险。有些买家会让企业先赊货,货品卖出后再付款,卖不出就把风险转嫁给企业。建议采用L/C信用证、D/P或D/A方式结算,尽量避免赊货。
2. 买家隐瞒申请破产保护的事实
有些买家已经申请破产保护,但企业把货物运出后仍无法追回货款。建议提前调查买家的信用状况,可通过律师或信用评级机构评估。
3. 买家在签订合同后改变信用证条款
有的买家可能会在合同签订后擅自修改信用证条款,如货物数量、质量等。这可能导致企业无法符合信用证条款而无法收回货款。建议企业仔细审查所有合同和信用证条款,必要时请律师协助。
1. 合同识别
- 签订严格的合同,包括品质条款、认证条款、价格条款等
- 要求对方有法人代表或委托书签字
- 合同中明确仲裁地点
2. 资信调查识别
- 验证营业执照的真实性
- 了解对方的经营活动、资产信用和履约能力
- 可采取银行查询、行业查询等方式
3. 规避风险识别
- 优先使用循环信用证等方式
- 选择适合货物的运输方式
- 严格审核单证,发现问题及时提出
4. 法律识别
-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对外贸易法》《海关法》等
- 分析业务合规性,评估风险大小
只要企业提高警惕,掌握各种识别方法,就能有效避免被陷阱困扰,在外贸路上越走越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