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迅速发展,但商品质量问题频频曝光引发消费者恐慌。进口食品、化妆品、服装等不合格产品占比高达5倍以上正常贸易渠道,假货问题也日渐猖獗。加之即将实施的《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能否适用跨境电商领域还存在争议。平台和商家如何应对质量危机与消费者信任危机,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跨境电商作为我国消费升级的产物,交易规模不断攀升。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元,是2013年的2倍多。然而,却频频传出商品质量问题引发消费者恐慌。
国家质检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对跨境电商食品、化妆品等26273批次的风险监测中,发现121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达4.6%,是正常贸易渠道高5倍。此外,对电商渠道进口的玩具、纸尿裤、服装等1013批次的抽查,发现不合格415批次,不合格率更高达40%。
广东检验检疫局的调查也发现,跨境电商是不合格进口消费品的"重灾区",108批次商品中有7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67%。此外,去年315晚会还曝光了一些跨境电商"网红"产品竟来自日本核污染地区。
这些数据显示,跨境电商在商品质量上的问题十分严峻,不仅存在假货泛滥,还有大量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这或将引发一场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的信任危机。
与此同时,即将实施的《网购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也引发关注。跨境电商在售商品多由第三方买手代购,消费者的退货难题一直受到诟病。然而,业内人士表示,该《办法》在跨境电商领域的适用性还有待明确。有些平台甚至在用户协议中明确不支持七日无理由退货。
当前,跨境电商正面临着质量危机与消费者信任危机的双重考验。如何加强监管,促进自律,保护消费者权益,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