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中,人民币跨境支付是如何处理的?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发展背景、三种主要模式、人民币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CIPS)的建设架构、运行机制及其作用,希望对您了解跨境支付有更深入的了解。
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上海市以及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开始试行。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开始从政策层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最初主要采用代理行模式和清算行模式两种人民币结算方式,后逐步发展出了非居民账户模式(NRA模式)。2012年,中国开始建立CIPS系统作为人民币跨境银行间清算的主要渠道,2015年CIPS(一期)正式启动。
2.1 代理行模式:具备国际结算能力的境内银行和境外银行签署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通过境内银行代理并借助境内人民银行清算系统完成人民币的跨境支付。
2.2 清算行模式:中银香港、中银澳门、中银台北、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等机构成为人民币跨行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与境内银行传递清算信息,进行跨境人民币的清算和结算。
2.3 NRA模式:经人民银行核准,境外企业在境内银行开立非居民结算账户,通过境内银行行内清算系统和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完成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和清算。
3.1 CIPS建设背景与架构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始研发CIPS系统,以取代代理行和清算行模式,实现人民币跨境支付的直接清算。CIPS分两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采用全额实时结算,第二阶段采用更具流动性的混合结算。
CIPS的运行架构包括银行前端系统、行内系统接口层和人民银行CIPS接口层三部分。参与者分为直接参与者(在系统开立账户的机构)和间接参与者(通过直接参与者办理业务的机构)。监管由人民银行层层下放至商业银行总行,并建立应急处理预案。
3.2 CIPS的运行机制及作用
CIPS由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上海)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行管理,遵循人民银行发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CIPS可处理支付业务和信息业务,为个人及金融机构提供人民币跨境清算平台,连接全球同业网络,支持多种金融产品。
总的来说,CIPS的建立完善了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提高了跨境支付效率和安全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