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电子商务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这种新型的电子商务贸易形式蓬勃兴起。只有通过整合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从而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才能全面提高跨境电商企业的竞争力。
跨境电商的参与主体复杂,参与主体的供应链管理也各有差异。跨境主体主要为跨境电商市场的核心参与方——第三方跨境电商交易平台、自营类跨境电商平台、平台参与主体(贸易商或者生产厂家)。
生产模式: 小批量、多频次
销售模式: B2C
物流模式: 快速高效
支付模式: 线上支付,数据+信用
企业形态: 小而美+研、产、销
目前主流的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包括亚马逊、eBay、速卖通、Wish等,但是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落实,各个地域的本地化的第三方平台开始逐渐崭露头角。目前来看,新的跨境电商势力也在不断深入到行业中来,如何加大平台对整个跨境电商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将决定该平台的市场影响力。
首先,需要加大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及上架产品的审核,为消费者提供跨境电商的服务对接服务。其次,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平台销售商品的把控能力,即如何借助线下物流资源实现商品的所有权的转移,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对线下的服务机构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能够促进跨境电商的客户黏性。
在自营B2C模式下,大多数商品都需要平台自己备货。自营模式相比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模式,在对供应链的把控上也相对灵活。但是也存在一些短板,如品类拓展速度慢、对市场需求无法做到精准预估等。
自营跨境电商平台在上游的供应商选择方面拥有强大的主动权。同时,自营平台可以摆脱对第三方平台的束缚,可以设定自身平台的交易规则。此外,自营跨境电商平台还可以为品牌提供更细分和精准的推广渠道。
制造商试水跨境电商,需要加强自身的核心设计和品牌构建能力。同时,还需要优化物流管理等环节,提升用户体验。
跨境贸易商需要对产品的预测相对要求高,应把握市场的微小变化。在产品选择、海外客户体验等环节需要整合各类资源。
不同类型的跨境电商参与主体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优化自身的供应链优势。需要规范行业发展标准、尽可能"掌控"跨境物流服务、注重商品品质安全、提高政策应对能力等。谁能更好地整合海内外的供应链优势,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