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从事亚马逊铺货业务的运营人员,正面临着尴尬的就业形势。他们在转型精品运营时,常常被视为经验近乎零,必须从助理做起。铺货工作大多是重复机械的,跟流水线操作工一样,工作强度大,加班时间长。一些超级大卖家纷纷招聘毕业生从事铺货工作,这些人在从业2-3年后,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
卖家李丽从事亚马逊运营长达三年,但存款却不到5000块。入行时她进入一家铺货型创业公司,每天机械上传产品,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技能。即使后来自己创业,也难以在精品运营上取得成功,最终只能砍掉多个类目,集中在一个小类目深耕。
另一位铺货运营人员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加入公司一年多来一直做铺货,感觉没有任何成长,也无法掌握精品运营的方法。他想自己注册账号尝试精品运营,但销量并不理想,而同期的精品运营人员却发展得很好。他十分犹豫是否要离职,因为只有铺货经验,面试精品运营时成为阻碍。
曹林原本在一家铺货公司工作一年,但在精品运营公司只能从助理做起,待遇也跟刚毕业的新人一样。他还感受到了同事对于自己从事铺货的"优越感"。
这些运营人员或多或少都从铺货的"坑"中跳出来,但也有一些人在铺货中"沉溺"太久,思维已经出现了固化现象。一位运营人员反馈,最初公司走的就是铺货路线,后来又在铺货公司工作了三年多,转型精品运营时经历了很长的阵痛期。
有棵树曾被称为行业内的"铺货王",在各个平台拥有超过3000家店铺,SKU数量超过100万。但在亚马逊的封号潮中,有棵树被封掉400多个店铺,涉及冻结资金超1.3亿元。除了存货积压和财务亏损,有棵树的品牌化路线也并不理想。
另一家铺货大卖家赛维,早期也是典型的铺货公司,旗下有814家未实际经营、没有人员的子公司。但近年来,赛维也开始向品牌化和产品多元化转型,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易佰网络同样以铺货模式起家,拥有大量第三方平台店铺,但在报告期内不得不关闭了142家店铺,其中还有部分被动关闭。
可以看出,一味的铺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许多大卖家都开始向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但对于一些仍在"铺货"的运营人员来说,未来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