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我们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与新奇的同时,也往往忽略了某些产品设计背后可能隐藏的"小秘密"——那就是故意缩短产品寿命的设计策略。这些设计或许出于商业利益的最大化,或许为了推动市场更新换代,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消费习惯与生活质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面纱,探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短暂美学"。
电脑上的一体式水冷,几乎所有的一体式水冷厂商,有一个算一个,归了包堆儿全是王八蛋。散热器的厂商在水冷上故意用铜头铝排的搭配,让你的水冷散热器没法长期使用,时间长水路会堵塞,散热性能大幅下降,最后不得不更换新散热器。而且这个更换周期正好卡在三年左右,出保就完,算的可准了。
打印机的离合器就是故意缩短寿命的一个典型例子。以惠普 1020plus 和佳能 2900 为例,它们的离合器上面都粘有一块海绵。每次离合器开合时会挤压海绵,日积月累会导致海绵烂掉,离合器在开合过程中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机器频繁卡纸。很多用户以为是定影器问题或硒鼓问题,换了硒鼓和定影器还不行,最后直接换机了,这其实就是变相的计划报废。
1924 年,欧司朗、通用电气、飞利浦、CL 在日内瓦签署的秘密协议,将灯泡的 2500 小时寿命调整到 1000 小时。2017 年左右,苹果也被发现通过降低老手机 CPU 频率的方式进行计划性报废,引发了沸沸扬扬的集体诉讼。
有一家做昂贵水产养殖水质改善药剂的公司,发现客户使用频率太低。于是他们设计了新的包装方式:将原本的塑料袋整个放进食品级塑料桶里。这些塑料桶可以拿回家使用,工人们都乐于开箱投药,结果客户发现,每次买一个月的药剂,一个星期就被用完了。后来客户要求只要塑料袋包装,不要桶装。
总之,这些刻意缩短产品寿命的设计手段,无不源于商业利益的最大化。我们作为消费者,要提高警惕,远离这些"短暂美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