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在进出口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海关稽查的情况。海关稽查是国际通行的海关监管手段,旨在核实企业进出口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本文将详细介绍海关稽查的相关概念、意义、程序以及企业的权利义务,希望能为从事外贸的企业提供有用的参考。
海关稽查,是指海关自进出口货物放行之日起3年内或者在保税货物、减免税进口货物的海关监管期限内及其后的3年内,对与进出口货物直接有关的企业、单位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报关单证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核查,监督其进出口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海关稽查改变了传统的口岸监管模式,将海关管理延伸到企业内部和货物通关放行之后,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海关监管体系。海关通过对企业实施稽查,核实企业进出口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推动企业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规范进出口经营行为。
海关对从事对外贸易、对外加工贸易、保税业务、使用或经营减免税进口货物等的企业、单位实施稽查。稽查的时间范围为进出口货物放行之日起3年内或者在保税货物、减免税进口货物的海关监管期限内及其后的3年内。
稽查前,海关将提前3日送达《海关稽查通知书》。在特殊情况下,海关可不经事先通知实施稽查。稽查过程中,海关可以查阅、复制企业的账簿、单证等资料,检查生产经营场所和进出口货物存放场所,必要时可以查封、扣押有关进出口货物。
企业主动向海关报告其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并接受处理的,海关可以认定其主动披露,从而获得相关优惠政策。但有3种情形除外。
企业自查发现问题后,向海关提交《主动披露报告》并附证明材料,海关予以签收并核实。必要时可开展实地核查或启动稽查。
主动披露可以享受从轻处罚、减免罚款、免于移送、优先处理等优惠政策。
被稽查人享有查阅、复制账簿单证、陈述权等权利,同时也应承担配合稽查、如实回答等义务。海关也负有公正执法、保密等义务。
海关稽查过程中的各项行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