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产品不仅需要满足当前用户需求,还需要具备强大的成长空间。本文将从"成长空间"的视角,探讨传统产品与互联网产品的差异,并分享如何从"种子"做起,构建产品的长期发展可能性。
什么是"成长空间"?一款产品的成长空间不仅在于当前需求下的潜在用户规模,还在于由当前需求引发的次生需求的可能性与深度。只有当后者存在,并具有不断深挖的机会时,产品才拥有了独具特色的成长空间,并能够以此构建起自身的市场壁垒。
Facebook、Twitter、微博,乃至微信和Slack,这些优秀产品在面世之初,除了带来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玩法,更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由此产生的可能性。它们就像一粒粒投入人间的种子,在众人的帮助下迅速生根发芽,不仅自身成长为参天大树,还形成了一座座生态丰富的神奇花园。
我们可以通过产品生命周期图,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成长"对于互联产品的重要性。传统产品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线性发展,而互联网产品则表现出"扇贝型"的生命曲线:拥有多次进入周期的机会,每一次都伴随着新的高速成长;相比传统产品,每个时期都更加短促、节奏也更快;还可以直接从成熟期迈入下一个新增长点的导入期。
微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每一次新的高速增长,都源自于某个"聊天"之外的功能,如摇一摇、朋友圈、公众号、游戏等,而且这些场景的出现并没有打破微信的架构设计,而是像"长"出来一样自然地融入其中。
要在互联网赛道上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抓住用户的"成长空间"。不少企业仍停留在传统产品运作的思维框架,把用户仅仅视作"买家"。但在互联网时代,能否持续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可能性,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用户持续的期待是产品发展的能量源泉。而形成这种"期待"的最佳方式,就是让用户与用户之间产生彼此的期待——你的产品为用户之间的互联提供了什么样独特的价值?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你才能发现一个由"我们"撑起的,巨大的产品成长空间。
所以,做产品要从认真做一粒"种子"开始,根据它的未来设计出一套成长的能力,而不是急于一时去打造一棵"参天大树"。只有这样,你的产品才能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与革新中,朝着某个难以预知的目标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