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版本号的管理对于整个产品迭代过程至关重要。版本号的设计不仅能体现产品发展的脉络,也能让用户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迭代状态。本文将从版本号的命名规则、版本目标、需求优先级等方面,探讨产品迭代背后的逻辑,供大家参考学习。
在大部分情况下,常见的版本号是三段式的,即X.Y.Z。X表示大版本号,当产品出现重大更新、重写、不再向后兼容时,X会增加1,并将Y.Z清零。Y表示功能更新,当Y增加1时,Z会清零。Z则表示小修改,如修复bug、页面UI调整等,当Z等于10时,我们不增加到Y,而是写成X.Y.10,之后的更新为X.Y.11。
除了版本号,还会有一些修饰词,如:alpha(内部版本)、beta(测试版)、rc(即将发布的正式版)、lts(长期维护版)等。
在进行版本更新时,我们应该尽可能明确更新的目的和目标。可以参考AARRR(获取用户、激活用户、提高留存、获取收入、自传播)模型,围绕这五个维度来规划版本目标。
1. 获取用户:关注新增用户数据,优化注册流程等。
2. 激活用户:关注用户活跃度,如在线时长、互动频次等。
3. 提高留存:关注用户留存率,如DAU、WAU和MAU。
4. 获取收入:关注变现能力,如开发付费功能。
5. 自传播:关注病毒传播效果,如小程序分享等。
我会将需求分为5种类型:
1. 关键性需求:必须完成,否则版本无法上线。
2. 后续关键性需求:不影响当前版本,但后续版本需要。
3. 后续重要性需求:不完成会影响用户体验或团队工作。
4. 改良性需求:不影响既有功能,但能提升体验。
5. 可选性需求:探索性需求,或个别用户需求。
成功的产品往往都能体现创造者的思考和洞见,如乔布斯的iPhone、张小龙的微信等。但我们不能等到产品"完美"再上线,因为永远不存在完美的产品。
MVP(最小可行产品)模型是一种合理的市场尝试方法,但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下,可能需要更灵活的迭代策略。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我们要在整合创新、差异化创新等方面下功夫,为用户提供更完整的功能入口和体验闭环。
在对两个成熟行业进行合璧创新时,我们要深入理解用户的心智模型和习惯,而不是简单套用MVP模型。比如做电商直播产品,既要考虑主播的上升通道,也要关注粉丝的互动需求,让整个用户路径更加顺畅。
微信在推动版本更新时,曾经运用过飞机大战和跳一跳等小游戏来引发用户的更新热潮。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版本覆盖率,也能让用户在更新中获得乐趣,实现双赢。
最后,我总结了一些产品进度推进缓慢的常见原因:接受所有需求、未合理排优先级、沟通不畅、版本侧重不明确、上线时间把握不准等。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