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跨境电商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卖家想分一杀鸡的羹。但事实并非一帆风顺,即使在国内电商有所积累,进军Shopee、亚马逊等平台也会面临适应问题,因为它们的运营思路与淘宝、京东有所不同,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
作为一名5年跨境电商从业者,我的直观感受是:如果是完全电商小白,不建议做Shopee;但如果你在日常工作中对东南亚跨境电商有一定了解,并已开店出单,执行力不错,还是有一些机会的。
当然,这里有两种情况需要考虑:
1. 如果你满足于日均一单的销量,偶尔赚点外快,我也没太多建议,因为你已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
2. 如果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就一定要注意了。虽然Shopee目前确实有一定市场,但入驻的卖家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不及时提高自身竞争力,很有可能会被淘汰。
那么,如何在Shopee上做好"虾皮"生意参谋呢?
Shopee的选品逻辑与国内电商平台不同。国内电商通常有大数据支持,可以利用淘宝生意参谋、搜索数据等进行数据分析和精准选品。但Shopee平台的系统还不太完善,无法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更重要的是,在Shopee上,搜索并非最重要的流量入口,它更多依赖于个性化推送。
什么是个性化推送?这种方式类似于抖音,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推荐感兴趣的内容。Shopee的选品也是基于这种个性化推送。
个性化推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群标签和产品标签。
人群标签:刚开始系统不了解用户喜好,但随着用户浏览行为的积累,会给用户打上相应的标签,并随使用习惯的变化而更新。
产品标签:产品上架时,系统会根据标题属性默认打上标签,但之后会根据用户浏览行为更新产品标签。
所以,我们在选品时,要熟悉了解当前Shopee平台正在推广的产品标签,分析热门产品的属性特点,让自己的产品具备这些属性,才更容易被平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