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疫情对外贸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从欧美到东南亚,从轻工业产品到大宗商品,疫情波及广泛。本文从几个外贸从业者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求生,包括转国内市场、降价、做直播等应对之策。同时,也反映了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Lazada、Shopee等在疫情期间的动作。
90后王菲在外贸行业已经干了四年,主要通过亚马逊和速卖通从事跨境电商业务,客户主要来自欧洲、北美和非洲。
2月份,国内疫情严重,王菲所在公司开始在家办公。虽然订单减少了1/3,但没有人放弃。"当时大家都坚信疫情总会过去,甚至是很快过去"。
然而,就在国内疫情初步好转时,欧美疫情开始爆发,这一次又是物流撂了挑子——国际物流服务开始减少,而且价格上涨。更大的打击来自亚马逊,要求卖家优先处理接收生活必需品、医疗用品以及其它有较高需求的商品进入运营中心。
3月22日,亚马逊更是直接暂停了意大利和法国站点接受消费者对非必需品的FBA订单。这意味着,类似于王菲的假发套这样的商品无法在亚马逊入库,即便能入库,在一些国家也无法卖出去。
与此同时,东南亚外贸卖家也陷入困境。
做东南亚跨境电商的陈美欣,主营玩具产品。疫情之下,订单量直线下降,只有去年同期的16%左右。她决定退掉刚租的大仓库,给团队降薪30%,"为了继续能留在牌桌上,能节省一笔就节省一笔"。
为了应对竞争,陈美欣也开始精细化管理,比如针对性地处理成当地语言。不过,她也做着最坏的打算——如果东南亚全部封国,他们在Lazada、Shopee上的店铺全部开启假期模式。
同时,陈美欣开始尝试拼多多国内市场,希望团队能活一天是一天。她还在考虑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电商等渠道拓展新的销售模式。
对于大宗商品来说,遭受的打击就更为严重。
作为汽车供应链上游厂商的李东河,其出货量和价格都开始下降。虽然尝试转向国内客户,但还是阴差阳错地发了一笔防疫物资的财。
他们公司不得不继续按照合同支付高价进口原料,而且物流成本大幅上涨。大家都在拼命降价出货,却陷入了囚徒困境——即便知道这样做没用,但也不敢不去降价,否则可能被挤出市场。
总的来说,疫情对外贸行业造成的冲击可谓前所未有,从轻工业产品到大宗商品,无一幸免。外贸人正在不断探索应对之策,但在这个过程中,亚马逊、Lazada、Shopee等跨境电商平台也在紧盯着这些变化。未来外贸行业何去何从,值得持续关注。